close

 

秒殺

 

 

日語文法

 

學日語有撇步

as easy as ABC

 

 

內政部發表統計,到今年底(2010)我國的碩、博士人口將突破 百萬人,占十五歲以上人口的比率逾二十五%,已居 世界前茅。十年前這項統計還不到十%,換句話說,有十五%是最近十年「製造」出來的。

 

 

由於大學教育的普及每年鳳凰花開時大批的大專院校生畢業,大家的條件都一樣,應徵時就要靠運氣。但假使您具備第二專長『日語』就會擁有越強的競爭力,條件比別人優渥得多,就會比別人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在台灣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講台灣國語,但這些人講的話大家都聽得懂。而且也知道他們在講些什麼東東,這就是因為他們所講的母語(漢語、福佬話、客家話)雖然不是很標準,一樣能讓對方正確了解意思,那就是因為 有前後文脈在連貫,而其單字及文法的使用皆正確無誤之故。

 

 

過去在台灣曾經有過這麼一段真實的笑話。有一位老外到老中家拜訪按了門鈴之後開門出來的是一位奧巴桑,於是老外就笑著說「媽你好」這位奧巴桑一臉的茫然我什麼時候有這麼一個洋孩子。這時老外看到這位奧巴桑的表情知道說錯了話,於是改口說「好媽你」但一看到對方的表情就知道又說錯了於是再接再厲又說「好你媽」說完後還露出得意的笑容在想這次總該說對了吧。但看著看著對方陰晴不定的表情才知道這下更糟糕了。幸虧這位奧巴桑及時想起兒子曾說這幾天有位老外要到家裡來的事,於是臉上推起笑容說道「好了好了,恁娘卡好就卡好,請入來坐我卡電話叫阮子返來。」

 

 

各位先別笑這位老外其實早期在台灣也同樣有這類東東,如60年代國人所講「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那時期的老外聽了之後一樣的莫名其妙如墬入五里霧中,但隨著時光的變遷這句話也變成正式的英文了。

 

上述兩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在敘述「語法」的重要性,所以學過日語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第二類動詞、第三類動詞還好難就難在第一類動詞。

 

 

是的,

 

 

日語的文法分為五段動詞、五段不規則動詞、上一段動詞下一段動詞行變格動詞、行變格動詞、自動詞、他動詞、可能動詞、カ・ガ行イ音便(但「行く」例外改為促音便)、タ・ラ・ワ行促音便ナ・バ・マ行鼻音便、而每個動詞還有+(七種變化) 

 

 

這也就是說每每補習班的日語課程進度到了五段動詞時學生們就紛紛腳底抹油,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從小不用學習自然而然地會講的語言就是 母語,而每個地區民族之間的語言又都不相同,那是從古代聚集變成部落時大家所講的共同習慣語言,然後子孫們也跟著代代傳下去。

 

 

然而這些從小就會講的習慣語言到了不同地區(國家)的人們就沒輒了。例:

 

 

越語:

 

Một(末ˋ) hai(-) ba(-) bốn(ˊ) năm(-)

sáu(掃ˊ) bảy(北ˇ) tám(ˇ) chín(僅ˇ) mười(ㄇㄨㄟˊ)

 

    ( )內為華語、福佬話注音,紅色部分請唸「福佬話」

 

 

再請看星期的讀法

 

星期一Thứ Hai(獨嗨星期二Thứ ba(-星期三Thứ tư(獨督)

星期四Thứ năm(-) 星期五Thứ Sáu(掃ˊ星期六Thứ bảy(北ˇ)

 

 

    星期三Thứ tư(獨督) tư()= bốn(ˊ)

 

 

看清楚了沒? 有沒有感覺到奇怪的地方呢? 大家一定以為寫錯了,星期一Thứ HaiHai不是二嗎? 星期二Thứ baba不是三嗎? 星期三Thứ tưba同樣是三的意思,星期四Thứ nămnăm不是五嗎?  星期五Thứ SáuSáu不是六嗎星期六Thứ bảybảy不是七嗎?

 

 

為這些奇怪的現象到越南首府的外語大學、百科大學等所得的回答都是一樣。我們也不知道因我們從小就是這樣講的。對的。這些地區部落國家等的說法對外國人士來說就是必學的 文法

 

 

學日語的人有福了因華語的語順和日語除了動詞以外其餘全部相同。至於詭譎多變、千變萬化的動詞在這裡已把它化簡為 日語動詞四態大家只要把這四態記牢就不用再管它第一類動詞、第二類動詞、第三類動詞什麼的了。

 

 

只要大家對學習日語有一點點興趣,從今天開始每個禮拜五天我們將每天都會PO新的句型

 

 

每個禮拜五天徹底的學會該句型的用法及造句,同時也學平常社會上使用的生活會話(生活會話在課本上就像蜻蜓點水般無濟於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e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